区块链发展历史
区块链由中本聪于2008年在《比特币白皮书》中首次提出。2009年,他创办了比特币网,开发了第一个区块,即“创世区块”。
区块链共享价值体系最早被很多加密货币模仿,工作量证明和算法都有所改进,比如采用权益证明和SCrypt算法。随后,区块链生态系统在全球范围内进化,出现了第一个代币买卖的ICO,智能合约区块链的以太坊,“轻所有权,重使用权”的资产代币共享经济[11]以及区块链国家。目前,人们正在利用这种共享的价值体系,在各行各业开发去中心化的计算机程序(DAPP),在世界各地建立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和去中心化的自治社区(DAS)。
中国央行也已在2020年试点发行数字人民币,底层也采用区块链相关技术。
人民币(E-CNY),又称数字货币电子支付(英文: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简称:DC/EP),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主要用于流通中的现金(M0),由指定的经营机构经营,对公众进行兑换。货币是电子支付,其价值等同于人民币纸币和硬币。目前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小规模发行,处于内部封闭试点测试阶段。目前还没有正式推出的时间表。
电子CNY
区块链的起源
区块链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它的由来是什么?首先,让我们看看在区块链提出之前,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交易制度的弊端纵观历史,出现过铸币、纸币、信用证、银行制度等信任工具。虽然一些创新技术(如电话线、信用卡、互联网和移动技术)提高了交易的便利性、速度和效率,同时拉近了买卖双方的距离。然而,许多贸易活动仍然效率低、成本高、易受影响,并可能受到一些限制:
现金交易是有限制的,只能当面交易或者小额交易。
交易和结算之间的时间可能非常长
重复和第三方验证导致效率低下。
欺诈、网络攻击甚至简单的错误都会增加交易成本和复杂性。如果中央系统(如银行)受损,网络中的所有参与者都将面临风险。
商家在接入信用卡服务时,需要经过耗时且严格的审核流程,并支付较高的费用。
全球交易量呈指数级增长,必将放大当前交易体系的复杂性、脆弱性、低效率和成本。电子商务、网上银行和应用内购买的增加,加上全球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促进了交易量的增加。随着物联网(IoT)的兴起,交易量呈爆炸式增长,例如在供应不足时自动购买冰箱食物,以及无人飞机送货上门。为了应对这些和其他挑战,世界需要一个更快的支付网络来提供信任建立机制,没有特殊设备,没有退款或月租费,以及集体记账解决方案来确保透明度和信任。
比特币比特币比特币的出现
为解决当前交易系统的复杂性、漏洞、低效率和低成本,2009年出现了一个解决方案:比特币。与央行发行的传统货币不同,比特币没有中央货币权威。没人管,也不像纸币一样印出来,而是被全世界跑电脑的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采”出来。比特币不是依靠中央货币来监控、验证和批准交易以及管理货币供应,而是由用户机器组成的点对点计算机网络来支持。
安全可靠:底层账本防篡改。无法更改交易记录;它只能被另一个事务取消,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事务都是可能的。
区块链的诞生区块链
比特币实际上是基于区块链,这是比特币的共享账本。把区块链想象成一个操作系统,比特币只是可以在这个操作系统上运行的众多应用之一。区块链提供了一种记录比特币交易的方式——共享账本,但这种共享账本可以用来记录任何交易,跟踪任何有形、无形或数字资产的变化。例如,区块链使证券能够在几分钟而不是几天内结算。它还用于帮助管理货物流动和支付,或使制造商能够与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和监管机构共享生产日志,以减少产品召回。
共识:为了使交易有效,所有参与者必须同意其有效性。
起源:参与者知道资产来自哪里,以及其所有权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不变性:任何参与者都不能篡改交易。如果交易出错,必须使用新的交易来扭转错误,然后两个交易都是可能的。
终结:最终资产所有权的确定或交易的完成。
总而言之,区块链的出现也是基于现实的需要。下一篇文章将分享区块链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欢迎大家评论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