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区块链的企业家刘嘉颖去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曾经的艺术“小白”,一个不折不扣的艺术圈新人,无意间发现自己站在了当代艺术的风口浪尖上
今年3月,佳士得与数字交易平台Makers Place合作,以近7000万美元的价格拍卖了艺术家Beeple的数字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基于区块链技术和非同质令牌(NFT)的艺术品突然成为艺术圈的焦点。
3月,刘嘉颖参加了UCCA实验室在北京举办的全球首次大型加密艺术群展。5月29日,她的个展《一个小目标》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开幕。主办方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区块链艺术和加密艺术的个人展览”。
在杨梅,刘嘉颖的导师是艺术家吴健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吴健安说,“我的研究生刘嘉颖创作了伟大的区块链作品。她教会了我很多,告诉了我区块链的操作逻辑,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2019年,刘嘉颖使用异构令牌(NFT)技术在Opensea发起了一场投票活动。2020年,她在隐体素区块链平台上创建了“红金艺术博物馆”。她的作品关注加密货币、信用创造、交易等话题,同时也注重参与和互动。
“一个小目标”的线下展览,乍一看和其他当代艺术展览没有太大区别。以油画、雕塑、动画、装置等形式呈现。但经过艺术家的现场讲解,观者就能理解了。与一般的线下展览不同,本次展览的所有作品都是基于区块链社区进行创作、讨论和流传,线下的呈现只是他们的二重身。
《无中生有》以影像和现场体验的形式展出,是刘嘉颖最早的区块链实验作品,利用以太坊的区块链技术创作。通过修改ERC20合同,该艺术家允许50多万区块链用户同时获得一种数字货币。十多天后,数字货币在去中心化交易平台EtherDelta上进行了第一笔交易。
刘嘉颖最受关注的作品《红与蓝》也以装置的形式出现在展览中。2019年9月,她通过以太坊发布了100个由红到蓝的渐变区块,并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拍卖竞价。艺术家没有提前告知色块的意义,而是在等待一年后,观察这些色块在拍卖中的价值分布。
2020年,刘嘉颖基于以太坊区块链技术创作了《掷地有声的钱》系列作品。该系列的每一件作品都与拍卖(交易)有关。如果没有人出价,这项工作就没有完成。这个系列包括《零美元》,它看起来像一张普通的美元钞票,但它也是区块链以太坊上的一种非同质令牌。将艺术家象征性的零美元概念与加密货币绑定,《零美元》在加密艺术品拍卖平台上获得了近3.6个以太坊出价。
003010是以“拍卖机制”形式呈现的艺术品,让以太坊用户和现场观众实时参与竞价和虚拟互动。它是一个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的激进拍卖协议,对ERC721令牌标准进行了改造,并为NFT增加了强制所有权转移的机制。只要任何出价者的出价比前一个出价者高10%,就可以自动获得NFT的所有权。这使得任何非永久占有加密资产(rNFT)都具有天然的自动定价机制,提高了rNFT资产的流动性,从而实现价值自治。在这个拍卖平台上,艺术品的拍卖和收藏被颠覆了。
刘嘉颖认为区块链艺术更极端,“它依赖于一种比暴力和权力更极端的信用背书”。当区块链艺术越来越接近形成一个闭环,有了艺术家和作品,有了美术馆和拍卖平台,原来的艺术世界被动摇和改变了。当然,本次展览呈现的作品拍卖都使用了加密货币,用法定货币划定了边界。这个法律问题也是观察中国区块链艺术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在“一个小目标”的展览现场,第一财经采访了艺术家刘嘉颖。
CBN:你是区块链领域的企业家,现在你以艺术家的身份推出一个展览。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
刘嘉颖:当我第一次进入中美洲时,我所在的州非常分裂。做生意,就是做决策,找人,换钱,做策略。做艺术,就是要完全回归自我,从内心激发对世界的看法。一开始我还在各种媒体上摸索,但是在艺术圈里找不到一个可以杀自己的方法。到了第二年学习的时候,还是很迷茫。那时候我觉得我可能不是艺术家。
后来干脆放下做艺人,反而变得轻松了。然后我从区块链3354开始尝试和实验,我最喜欢的领域3354。在《中央美学》中,我学到了一门艺术的方法论,对我来说很有价值。
去年毕业展后,作品得到了很好的反馈,于是我慢慢地将艺术和陪伴这两个东西融合在一起,通过技术手段将作品中的灵感或知识转化为艺术。
CBN:当两者可以结合时,你实现了你学习艺术的真正目的吗?和你刚来中美洲时的想法有很大不同吗?
刘嘉颖:差别非常大。我先在腾讯工作,本科三年级出来工作。我没有读足够的书。那时候我会和一个老师聊一些很奇怪的想法。他建议我去杨梅,学最有意思的实验艺术专业。第一次在中美洲见到导师吴健安先生的时候,我对艺术一窍不通,结果他跟我聊了4个小时的互联网,觉得很有意思。
CBN: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李振华说,您对区块链的研究和其他艺术家不在一个水平上?
刘嘉颖:有几种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艺术。最简单的是NFT。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你。你可以一键发送一张图片和一枚硬币。这是门槛最低的,最简单最容易传播。我最早的作品《TopBidder》用区块链的底层代码修改了智能合约,随后在区块链世界引发了一系列事件。
我对区块链的了解不是来自书本,而是来自实战。我们团队有很多优秀的智能合约工程师、数值模型工程师、算法合约工程师。我在工作的过程中受到启发,然后被创造出来。我的区块链作品中使用的技术都指向了区块链技术的精髓。
就是用核心部分而不是画一个形象来象征某个东西。让我们真正做到这一点。比如《无中生有》,我想解决NFT艺术品的流动性问题,收藏的问题,艺术家每次卖作品都能拿到钱的问题,所以我们真的做了一个拍卖平台。所以李振华先生说我是认真的,他是这么描述的。
CBN:外界如何看待你的“戏”?
刘嘉颖:我采访了我的两位收藏者,他们觉得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所以他们非常兴奋。因为区块链在代码层面能解决的问题比普通艺术媒体要深得多,对社会的干预也可以做得很深。这也是我认为自己擅长的艺术创作道路,而不是其他道路。
杨梅给了我一件武器。如何使用这种武器需要你自己练习。我的一个老师说,你肩上扛着冲锋枪,不需要像其他同学一样练飞刀。但当时我自己也不知道。毕业创作的时候,也可能是因为疫情。高压之下,我想我找到了一条自己擅长的路。
CBN:技术和平台的变化是艺术家的机会吗?还是传统艺术家的路会越走越窄,甚至无路可走?
刘嘉颖:我很难谈论其他艺术家。我只能说说我自己。我认为区块链的技术与传统艺术完全不同,这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它的手段、媒介、材料甚至主题都不在同一个语境中。
如今,许多艺术家开始创作各种区块链主题的作品。艺术家必须找到他们真正热爱的东西。如果区块链不是他所爱的,他可以停止这样做。
CBN:目前,区块链艺术似乎是激进的,甚至是叛逆的。但实际上你还是要利用一些现有的艺术资源和艺术产业结构来推动。这是一种合作还是一种妥协?
刘嘉颖:我们创业的时候,也会考虑开拓新的蓝海市场,而不是停留在原来的红海市场。我觉得区块链艺术是一片新打开的蓝海,包括我的收藏者,很多都是第一次收藏艺术品。他们是工程师,有的研究密码学,有的研究数学。我认为它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和市场。这是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包括收藏的时候,他们也是用泰国的硬币进行收藏的。
通过今天的展览,把钱圈和艺术圈结合起来,我觉得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