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中和的背景下 区块链能做什么?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 区块链能做什么?

根据目前全球碳中和进程,参与全球供应链的许多中国企业将在10年内实现碳中和。

新(ID:ChinaBlockchainNews)原创

作者|王

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实现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的必然,留给人类时间已经不多了。

尤其对中国企业来说,似乎还有时间在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然而,按照目前全球碳中和进程,参与全球供应链的许多中国企业将在10年内实现碳中和。

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区块链在碳监测、减排、减排和交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可再生能源消耗、森林碳汇、碳包容性等。区块链技术出现了。

1.碳中和目标国内有些企业还得“提速”

碳中和的直接目标是缓解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通过植树造林和植被恢复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固碳。

2015年,各国在《巴黎协定》年承诺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较工业化前2以内,力争控制在1.5以内,实现2050年至2100年全球“碳中和”目标,即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平衡。

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碳中和的任务也是最艰巨的。

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加大国家自主贡献,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争取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争取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

2021年,中国政府在政策上频频发力,推动碳中和进程。

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网上交易。发电行业成为第一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的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中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市场。

但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不意味着到2030年突然刹车,碳中和的目标也不是到2060年“一刀切”。

2020年7月,苹果宣布其全球运营排放现已碳中和,计划到2030年其整个业务、生产供应链和产品生命周期都将碳中和。

作为苹果产业链上最大的零部件制造商和组装商,这也意味着中国苹果供应商需要在2030年前实现生产和运输中的碳中和,而不是二氧化碳排放峰值。

此外,亚马逊云、IBM、谷歌、英特尔微软公司都签署了《欧洲气候中和数据中心运营商公约》,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中和以及100%的可再生能源利用。这也对中国合作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外,2021年3月,欧盟提出建立“碳边界调整机制”。一旦落地,中国的钢铁、水泥、化肥等产品出口商也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碳中和,以减轻出口关税压力

2.区块链技术,破解绿电证明难题

实现碳中和减排的最大途径是消耗可再生能源。在我国,企业消纳可再生能源有四种模式,即自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购买绿色电力许可证、投资可再生能源电站、可再生电力市场化采购。

其中,自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和投资可再生能源电站成本较大,回收成本周期长。

此前由于清洁能源发电后直接并入大电网,无法实现定向供应。2017年,政府开始发放绿色电力证书,鼓励企业通过购买绿色电力证书间接消费清洁能源。然而,绿色电力证书的认购过程并不理想

根据绿色证书订阅平台数据,截至发稿,35 mill

清华大学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在接受《中国能源报》采访时表示:“假设一个企业的年度任务是消耗1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力。如果完成方式不是实际消耗,而是购买绿色许可证,部分光伏项目的绿色许可证一次大概要0.6元,1亿度电就是6000万元。太贵了,调整太贵了。我完全可以把这6000万元作为利息转出去,再加上一定的杠杆,贷款6亿元投资风电和光伏项目。这比买绿证靠谱吗?”

对于企业来说,生产所需的电力消耗并没有减少,还需要额外投资购买绿色用电证书,费力又不经济。

实行“证”“电”结合的绿色电力直接交易是大势所趋。

9月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推进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

批复显示:“在设计研究过程中,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能源局、相关企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发展绿色电力市场的条件已经成熟。”

当日,来自17个省份的259家市场主体完成线上线下79.35亿千瓦时绿色电力交易。

所有参与第一笔绿色电力交易的市场参与者都获得了绿色用电证书。

“不要小看这个绿色用电的证明。它利用区块链公开透明、多方共识、防篡改等技术特点,记录了绿色电力生产、传输、交易的全过程信息,具有全国唯一性和权威性。”中国区块链技术公司负责人王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借助区块链等新技术,实现绿色电力生产、交易、消费等环节信息全面记录、不可篡改,实现绿色电力全生命周期可追溯。

区块链技术在绿色电力消费中的应用证明,一方面可以简化国内绿色电力交易流程,促进企业主动消费绿色电力。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在国际商务环节中提供更加可信、准确的低碳证书。

3.固碳,林业碳汇借助区块链再入市场

除了碳排放交易、绿色电力和绿色电力证书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购买经认证的自愿减排量来扣除碳排放量(CCER)。

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是指通过定量验证国家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在国家自愿温室气体减排交易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2017年3月14日,国家发改委(NDRC)因交易量较小,个别项目不够规范,暂停了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注册申请。

然而,随着碳中和的推进,隐藏在CCER的森林碳汇资源迫切需要进入市场,发挥抵消碳排放配额的作用。

根据华西证券发布的《中国碳交易市场展望与林业碳汇前景解析》研报,“中国CCER供应主要来自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森林碳汇。

2021年3月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取消了CCER对碳排放配额5%的限制,之后改为“抵消一定比例的碳排放配额支付”。CCER的供应有望恢复。

8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生态保护与修复司司长张伟表示,林草部门将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鼓励充分利用碳汇,实施碳排放抵消机制。

某央企森林碳汇区块链项目负责人向《链新》透露,森林碳汇CCER将于近期开建,森林碳汇CCER

鼓励公众自愿践行低碳,通过消费实现低碳,通过需求侧推动供给侧技术创新,对碳中和也具有重要意义。

农产品贴上碳标签,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尝试。数码科技首席科学家崔伟向《链新》介绍,数码科技利用区块链技术完成了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碳足迹追踪,为农产品“天目果笋”打造了专属的“碳标签”。

农产品“碳标签”可以记录、计算和追溯农产品在种植、加工、包装和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量,统计“碳足迹”。将帮助企业提升品牌价值,帮助消费者选择更环保的产品,围绕低碳发展打造绿色新模式。

崔伟说,“欧美国家出现了一些高价低排放的产品。有环保意识的消费者愿意选择购买,就会形成绿色溢价。虽然中国还没有形成这样的形式,但我们相信绿色溢价会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

此外,崔伟还透露,亲亲科技目前正在探索将这种区块链碳标签应用到工业产品和外贸商品上。

但是,把绿色溢价的产品送到国外,并不容易。崔伟说:“问题是大多数国内认证机构没有得到国际认可。因此,我们正在积极联系外国认证机构,以了解什么形式可以使我们提高中国企业通过区块链和其他技术跟踪和记录的此类数据的可信度,从而获得国际认可。”

2020年,特斯拉出售碳信用额的收入为15.8亿美元。随着产能的扩大,这个数还在增长。对于新能源企业来说,虽然目前国内只有发电行业进入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但其他行业进入市场只是时间问题,相关企业很可能也会享受到同样的红利

此外,企业提供碳中和业务运营方案布局碳监测等领域也存在一定商机。

2020年,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独立运营商ACCIONA与西班牙初创公司Climate block chain Initiative(CBI)达成协议,推动CBI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碳权ClimateTrade的交易平台。确保其设施产生的100%可再生能源和储存在锂离子电池中的能源的可追溯性。

本文为链新(ID: chinablockchains)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版权声明:区块链技术与应用 发表于 2022-04-22 6:03:56。
转载请注明:在碳中和的背景下 区块链能做什么? | 零零洞洞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