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游”成瘾的治理不能光靠“堵”

齐鲁制药集团全国人大代表、总裁李燕近日表示,建议国家停止向未成年人提供在线游戏服务,并将其纳入《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一建议引起了网民们的热烈讨论。

治理未成年人网瘾,加强立法支持,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信息传播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是否有必要和可能完全禁止在线游戏?“反成瘾”系统存在漏洞,没有充分反映初衷。根本问题是什么?今天,2023年红星两会三人评论”讨论了未成年人在线游戏“停止”的话题

↑IC数据图 Photo

法律不能缺乏治疗未成年人网瘾的方法

□杨晨(法律学者)

李燕代表建议的背景是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日益严重的沉迷。根据相关研究报告,62.5%的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上玩游戏,其中56.4%玩手机游戏,约65%的孩子每天玩游戏超过10小时,其中8%超过15小时。。伴随着儿童视力下降、学习成绩下降、心理疾病滋生等问题。

法律是文明社会的基石。对于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问题,有必要通过立法渠道进行规范。从国外情况来看,大多采取了限制性措施。例如,澳大利亚发布了《出版物、电影和电子游戏分类法案》,发布了视频游戏分类计划,将在线游戏纳入监管分类;德国建立了24小时监控的移动游戏预警系统;日本、韩国等国家也立法规范在线游戏,保护未成年人。

其山之石可攻玉。目前,我国网络游戏主要是“限制”。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商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上瘾的产品和服务”,“国家建立了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体系”。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所有在线游戏必须访问国家新闻出版署的在线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未成年人只能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天20点至21点提供1小时在线游戏服务”。

当然,客观地说,立法的初衷是好的,但在执行层面上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例如,法律限制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游戏的登录实名、时间和时间,但实际上,许多未成年人盗用成人身份登录账户。另一个例子是,没有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就不能防止网络游戏上瘾和上瘾。然而,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不够,他们的孩子转向网络游戏寻求安慰。。。这也是一个提醒。除了限制网络平台,促进技术手段的更新外,法律还需要巩固家庭和学校的责任,形成共同治理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合力。

法律有责任治疗未成年人的网瘾。立法“锁定”网络游戏,促进全社会加强教育监督,有助于减少网络成瘾“顽固”对社会和家庭的麻烦。

未成年人“网游”成瘾的治理不能光靠“堵”

□土绒(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游戏只是一个中性的名词,但多年来,它变得越来越像一个贬义词。特别是在网络游戏中,很多人只是想咬牙切齿。

这种情绪是可以理解的,只要涉及到孩子的事情,我们就会特别关注它。未成年人对网络游戏上瘾的现象确实存在。然而,矛盾的另一面是,父母应该最讨厌游戏,但有很多人为他们的孩子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帮助他们绕过实名认证的门槛,成功地玩游戏。

因此,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在线游戏服务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完全禁止吗?如何实施这一禁令?归根结底,互联网服务的使用权掌握在每个用户手中。无论是借用家庭身份登录游戏还是租用游戏账户,都总是存在绕过监管的方法,不可能完全消除。

此外,监管越详细,管理成本就越大。成本与收入成正比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网络游戏。图片根据视觉中国

所以,不妨再考虑一下第二个问题:真的需要一个禁令吗?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们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会陪伴互联网一辈子。这一代未成年人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在网上听儿童歌曲和阅读图画书。他们自然熟悉网络,自然接触网络游戏。这种成长过程不同于过去的任何一代人。我们不能把他们拉回互联网诞生前的世界,所以我们必须在当前的环境中理解他们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要人为切割未成年人和网络游戏,恐怕既不现实,也有刻舟求剑的嫌疑。事实上,游戏并不总是与“玩物丧志”有关。近年来,网络游戏发展迅速,不仅创造了一个庞大的新兴产业,也创造了许多高质量、信誉良好的游戏产品。有人称游戏为“第九艺术”,正是因为游戏还能容纳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色彩。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让网络游戏自流,而是说“堵不如疏”。人性有弱点,尤其是未成年人认知能力不足,自律性弱。面对游戏的诱惑,不可能完全控制自己。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一个常见的常见问题。此时,家长特别需要发挥筛选和监督的作用,学校需要指导和教育,以更“柔软”和细致的手段将孩子带到正确的道路上。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与各种困难作斗争的过程。只有当他们遇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时,他们才能慢慢成熟并真正“成长”。禁令似乎是“一百”,但我们能永远为他们创造一个“纯粹”的空间吗?总有一天,他们需要独自面对在线游戏。只要18岁以上,人体就能自然地“生长”游戏的“免疫力”吗?

“防沉迷”是一种混乱,本质上是监管问题

□毕格(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李燕代表提出“全面禁止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这确实是因为一些网络游戏服务平台对青少年“反成瘾”系统的日常管理不到位。

例如,一些未成年人的身份认证程序过于简单,只需填写和验证身份证号码;一些游戏可以通过手机绑定的微信、QQ或其他第三方平台账户登录。如果未成年人用父母的账户登录游戏,游戏平台将无法识别;此外,在电子商务社交平台上,有人出售成人身份证信息租赁和“实名认证游戏账户”的销售或租赁服务,有人提供游戏充值服务,试图绕过“防沉迷”系统。

未成年人“反成瘾”管理存在漏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用户数量庞大,成为平台发展的重要增量。

事实上,在技术层面上,许多漏洞并非没有应对手段。例如,在未成年人身份认证中,可以尝试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交叉验证手段,减少单一身份证信息认证的管理漏洞;对于未成年人网络游戏账户的资金使用,可以安装监控软件,方便家长同时掌握儿童网络游戏账户的资金状况,及时干预。

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督促其尽快整改网络游戏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社交平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红黄牌管理模式,严重不作为平台。只有这样,网络游戏服务平台才能从技术、精细管理等方面巩固平台责任,建立更完善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建立有效的“防火墙”。

此外,针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中暴露出的新问题,相关部门应密切监控和及时研究,通过细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化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网络游戏服务环境。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提交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道有奖!)

未成年人“网游”成瘾的治理不能光靠“堵”

版权声明:天地元黄 宇宙洪荒 发表于 2023-05-08 11:16:05。
转载请注明:未成年人“网游”成瘾的治理不能光靠“堵” | 零零洞洞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