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心血管领域的大咖们聚集在第十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展示新技术,共同推动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的提高。会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会长、上海医学会副会长葛俊波透露,虽然医学元宇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未来必须来,未来已经来了!患者的“数字孪生”在未来将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在元宇宙中,构建个性化数字双胞胎是将真实个体的生物学、身体、器官、组织、多细胞和亚细胞数据创建为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构建数字双胞胎,通过数字双胞胎具体数据预测真实个体的风险,进行疾病诊断,分析预后和治疗优化。
构建适合中国冠心病患者的风险评分体系
会议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疾病分会主席韩雅玲院士指出,
中国需要建立适合中国冠心病患者的风险评分体系。风险评估是冠心病优化抗栓治疗决策的基础。大数据支持的综合风险评估体系和临床决策辅助体系将发挥重要作用,也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抗血小板新药的研发有许多靶点和方向,但需要临床研究证据;我国冠心病抗栓治疗的研究和证据不断涌现,预计高质量的研究证据将进一步改善我国冠心病的临床实践和患者的预后。
我国心血管疾病形势严峻,通过理想的生活方式和综合疾病管理,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马长生教授,中国医学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名誉会长,中国医学会心血管疾病分会候任主席,介绍了十四五项目研发的心血管疾病AI管理体系,具有专科医生水平。患者的疾病预防、管理和康复大多在医院外完成。因此,心血管疾病的医院外管理达到了专科医生的水平,在医生的监督下,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远程管理可以实现个性化和全过程的积极管理。包括综合管理健康要素、辅助诊断、干预困难和急性临床问题。
远程机器人最新呈现新技术、新方法
经过17年的发展,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已成为国内外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知名品牌学术会议。东方会议上首次展示的许多新技术和方法现已成为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已成为地方卫生委员会制定政策的科学依据;提出的“人工智能授权医学”、越来越多的行业支持“泛血管医学”等创新理念。
在会议开幕式上,葛俊波院士通过远程控制心脏介入手术机器人完成了冠状动脉造影、导丝输送、光学相关断层图像检查、球囊输送、支架植入和后扩张。中山医院心脏病学教授李晨光进行了远程检测,并解释了球囊扩张前后OCT的检查结果。
在与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疾病分会主席钱菊英教授的现场互动中,葛俊波表示,心脏介入手术机器人诞生只有10多年,作为一个新事物,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曲折,新技术的推广往往是螺旋上升。
健康上海,心血管健康指数是起点
上海市卫生委员会副主任陆涛红指出,心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和健康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在全球疾病负担中排名第一。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患者总数高达3.3亿。作为一个学术平台,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在促进全国心血管诊断和治疗能力的提高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雄指出,
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诊疗质量,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道路上,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的整体水平。今年,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发布了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的最新版本。我希望您能通过指数的变化找到目标,弥补不足,进一步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能力!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将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健康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健康城市模式。
今年,中国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电生理学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律专业委员会等专家齐聚一堂。来自德国、瑞典、新加坡、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世界各地的心血管同事参与并见证。